三公司:引领空间革命 工厂垂直生长
“工业上楼”,一种创新的产业发展模式。三公司积极响应时代需求,持续助推工业向上“垂直生长”,引领工业用地阔步迈入3.0时代。
在湖南湘江新区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行至青山路,一眼便能望见一栋高达百米的“摩天工厂”。这是由三公司承建的全球首例百米高层盒式结构工业上楼项目——同有科技存储系统及SSD研发智能制造基地。在这里,完整的产业链可以巧妙地融进一栋楼,“上下楼”瞬间化为“上下游”。
远观,它与寻常大厦似乎并无区别,但走进内部,25.2米的超大跨度令人惊叹。项目采用类似“叠盒子”的方式,已成功筑起22层、高达百米的高度。它不仅一举打破了盒式结构在施项目最高5层的纪录,更是全球范围内首次将盒式结构应用于高层工业楼宇,开创了历史先河。
“为了搭建好每一层‘盒子’的底板,实现大跨度与快进度的完美结合,我们真是绞尽了脑汁。”项目经理曹文建感慨道。关键技术从来不是等来、要来的,如何让大跨度、高品质、高效率完美融合?
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由于大跨高层空腹夹层结构技术为全球首创,大家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项目团队将“科研实验室”搬进了工地一线,边试验、边拆除、边攻克、边创新。曹文建回忆说:“支撑体系设计极其复杂,叠合大跨结构目前还没有专门的计算软件。”无奈之下,项目只能使用承载力性能一般的常规模型进行计算模拟,施工时再采用承载能力更高的材料,以此确保大跨度厂房的承载力。
历经多次的尝试与挫败,项目团队终于成功攻克全球首个高层盒式结构混凝土一次成型技术,同时还相继创新模板支撑体系、模板加固体系等多个“首创”建造经验。一个个技术及施工难题被突破,单层建设按下了“加速键”,从26天到13天,再到如今仅需9天,建设效率极大提高。
挑战远未结束。按照原设计方案,每层净高需压缩2厘米才能放下预埋管线。怎样让管线隐形、空间变大,让业主更加满意呢?“我们总觉得再演算一遍、再细查一些,这2厘米的空间一定能够腾出来!”技术团队运用BIM建模技术还原综合管网与钢筋的实际位置关系,再一步步调整管线位置,凭着一股子较真认真的劲头,终于让“让管线穿梁而过”,2厘米的坚持成为现实。
如今,“摩天工厂”即将完美落地。3.7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却实现了超15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将容积率提升至3.0!未来,这里将打造成国内一流的自主可控存储系统及闪存SSD研发生产基地,还能实现运动场馆、多功能厅等多元化功能拓展。
“上楼”加速 助推产业迭代升级
深圳,作为中国工业用地最紧张的地区之一,为破解产业空间制约,正迈向“工业上楼”3.0 时代,把平面工厂竖起来,“向天空要空间、向天空问效益”。
2024年7月,由三公司承建的深圳市首批“工业上楼”试点项目——深圳龙优数创大厦,项目地下基础结构首个板块冲出正负零,正式进入地上主体结构施工,为深圳“工业上楼”建设按下“加速键”。
项目场地局部存在淤泥质土层,勘测水位标高为65.50~71.90m,而大部分筏板顶面标高为67m,水位明显高于筏板基坑。面对如此困境,如何快速高质完成基坑支护和桩基工程,成为完成底板浇筑的关键。
4月,大湾区正处连绵雨季,施工进度被一再放缓。“我们有一个区域的土方在那一个多月里从黄土慢慢变成湿土,最后眼看着快被雨冲刷成软泥层。”项目生产经理欧俊回忆道。尽管项目团队与天气赛跑,多次分层铺设及压实褥垫层,但一场又一场的大雨降下,未出完的土方将工期不断延后。
传统方法在软质土面前败下阵来。项目团队没有放弃,多次实验、反复论证,一边使用传统方法赶进度,一边留出一块区域做实验。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有一种固化剂在众多材料中各方面表现最为均衡。项目部开足马力,重新推动项目建设,顺利完成节点任务。
在建设过程中,项目还采用了装配式一体化施工技术。预制外墙、叠合板、钢桁架楼承板、内隔墙条板,通过预制化生产模式,将大量现场工作前置,预先在工厂生产好大量成品构件,再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吊装。这种施工方式颠覆了常规混凝土浇筑作业模式,成型效果好且安全稳定,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同时,提高建设效率,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配置两台TC7527、一台R245塔吊,充分考虑吊重,满足现场吊运能力。
项目建成后,龙优数创大厦将为深圳市龙华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并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提供优质空间。
同时间赛跑、同空间较量、同时代并进,中建五局三公司以智慧、创新、担当和奋斗,持续诠释现代工业上楼的建筑未来,不断解锁新的“中国高度”,不断标注新的世界纪录,向“世界一流”目标迈进。 (中建五局三公司新媒体主管刘京瑞\中建五局三公司中南公司宣传管理王蕾\中建五局三公司广东公司刘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