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时宇在现场
“进公司已经快5年了,遇到了很多艰难与辛酸,但这些都是我履历中浓重的笔墨,也是我人生中精彩的篇章。”这是梁时宇在项目员工座谈会上说的话。
从大学选择土木工程专业开始,梁时宇便怀揣着建设家乡的梦想,用勤恳的态度和努力的汗水从一名一线施工员走到了工程部主任的岗位,也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
心怀梦想 奋力启航
时间回到2016年,面对着毕业、择业、就业,梁时宇没有太多犹豫,遵循初心选择加入中建五局三公司,开启了自己建设家乡四川的建筑人生涯。
至今,他仍记得入职培训时学到了公司的“十六字”管理方针——敬畏规则、尊重贡献、崇尚简单、追求精彩。他说,这是企业文化中最打动他的一句,这是公司管理的实践精华凝练而成,告诫全体员工时刻以“惶者长存”的心态,始终保持清醒、强化定力、加深勇气,有作为、讲担当、守清廉,初心不忘、奋斗不息、进取不止。
从初入职场的新人“小白”到能力出众的行家里手,他只用了半年,过硬的专业功底、出色的领悟能力、沉稳的细节把控、老练的沟通能力,让时任项目技术总工的师父杨冬倍感骄傲。
2016年,他提前转正。
2017年,他获得“十佳潜力青年”光荣称号。
2019年,他入选公司青苗人才库。
2020年,他晋级项目部门主任。
累苦不觉 迎难而上
2020年8月中旬,距离南山红牌楼项目售楼部地下室的交付时间仅剩半个月,此时地下室的施工进度受连续降雨影响。作为项目工程团队的中流砥柱,他研究图纸、查看现场、核算任务量、制定施工计划,将劳务负责人约到现场面谈,协调内部各部门联动,将劳动力组织和后勤保障妥善安排好,将政府相关文件要求和各类突发应急事件处理标准吃透,以“三班倒”的要求安排施工。
从8月20日到8月31日,整整12天里,梁时宇累了就在办公室的椅子上靠一会儿,饿了就叫个外卖,吃完了又继续投入工作,他的身影铺满深夜的工地。他说:“总不能让工人加班,自己回家,他们看到你在坚守,他们才会多些干劲,少些抱怨。”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2天里,他紧盯着现场每丝每毫的进展,一遍遍地梳理工作进程,并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整工作安排,他带领着项目工程部在移交工作面4天后完成售楼部3000平方米的筏板施工任务,7天完成地下室施工任务。他以近乎“铁人”般的毅力,赢得了这场节点“战役”的胜利。
锐意进取 攻坚克难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而至,现场施工一方面要做好在场工人的疫情防控安全,一方面要确保各项施工措施符合环境保护标准,还要统筹项目整体进度。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增多,工作难度和压力骤增。
当时项目在主体及二次结构施工阶段采用装配式叠合板,这种材料堆放要求高、工序交集复杂,加之在疫情防控和环境保护限制下,人力、运输受到诸多限制。在综合考量后,他向项目班子提出合理规划堆场,提前囤积材料,并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堆场管理办法,有效避免了材料紧缺导致的工期延误。同时,他还制定了详细的施工计划以加快肥槽回填,优化各项工作程序,大大提高了已有资源的利用率,为项目尽好尽快达成既定目标任务、高质高效稳固现场确保履约打下一剂强心针。攻难题、打硬仗,这样的例子在日常工作中还有很多。
在难啃的骨头上留下齿痕,他说:“面对难题如果没有了精气神,再好的方法、再多的举措,也不会有最满意的结果。”
无数个日夜的积攒,成就了他从新人到中坚的转变;无数个难关的跨越,拉近了他从干将到栋梁的距离。初心、热爱、担当,他在未来路上还将继续散放光芒。(王婉霖 王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