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有为青年】“缅甸筑梦家”贺清

发布日期:2020-12-15
【字体:打印

【中南·有为青年】“缅甸筑梦家”贺清

贺清.jpg

贺清

(中南分公司 赵悦是选择挑战陌生环境?还是安于现状当施工员?三年前,当这道选择题摆在贺清面前时,他毅然选择了一条更陌生的路——去缅甸开拓分公司海外市场。

这条路,他一走就是三年——他在遥远的赤道逐渐褪去青涩,紧跟国家一带一路的号召,成为广大建设海外青年中的一员。他就是中建五局最美海外青年——贺清。在公司转型升级谋取海外发展的大背景下,他同许许多多中建青年一样,将人生的舞台放在挑战性更大的海外工程,用青春和热血,用勤勉和奉献书写新时代中建人在海外的本色和担当。

从零开始,挑战最美

去海外做工程,乍听之下只是转换了一个工作地点,背后复杂的工作量还是让贺清感到措手不及。尽管已经有了5年工作经验,在国内担任生产经理的贺清刚踏上缅甸的土地,就被完全不同的建筑设计和施工规范砸了个晕头转向,全新的报建、送审、验收流程让他一夜之间重新变为施工领域的“新人”。

一切清零,他从最基本的规范学起,在毫无参考的情况下,摸索全新的掌握缅甸建筑设计和施工规范的与国内的区别,缅甸的规范大部分用的是美标,如果国内的设计要到缅甸来用,需要进行深化,修改完成后还需要缅甸的PE工程师进行签字。正是因为程序复杂,在摸索的过程中,一个小的技术问题他都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参照什么标准?规范有什么要求?为什么要这样施工?他走到哪问到哪。项目上的人都说他是“十万个为什么”。

“我们选择在这个年代登月,不是因为它简单,而是因为它难”贺清说,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演讲时的这句话这也是我开展海外工作以来对自己常说的一句话。当面对技术上的问题,他经常跟自己“较劲”,遇到看不懂的图纸和算不出来的工程量,他就主动加班加点,直到搞明白、弄清楚才肯罢休。

除了复杂的规范之外,还要掌握报建、送审、验收流程。“报建是最难的,需要各个专业过会,有外资成分的项目还需要有投资许可。”说到报建,贺清打开了话匣子,俨然已经是半个专家,而这些经验的积累,来源于他日复一日在东南亚大地上的奔波。

东南亚漫长的日光照射下,贺清的肤色变得黝黑,褪去了青涩和懵懂,表现出超过同龄人的勤奋好学和谦虚上进。黝黑的肤色、滚烫的汗水、诚恳的态度、稳重的处事风格,都是贺清成长的证明,海外一线的锻炼使他更加了解海外工程、更加熟悉中国建筑。

勇闯语言关 突破最美

身在海外,语言是很多人绕不开的关卡,贺清也不例外。最初因为语言不通,他和属地劳务队伍只能通过手势交流,尽管反复进行示范操作,但有时候一个很简单的事情仍会因沟通不顺而返工多次。跑报建时,和仰光政府开会,虽然配有翻译,但能准确的表达意思、缺少发言的机会让他觉得有些憋屈,贺清心里一直憋着一股劲。

“要想真正的融入到海外,最起码要学会去了解别人的文化和语言。”决心要过语言关的他,拜当地的华侨为师,从最简单的单词入手,在工地上也随身带着小笔记本,遇到不懂地方的就先记下来,回到项目部再去请教“师傅”几年时间下来,工地上常用的词语贺清都会用英语和缅语讲出来了,还能和当地人员进行交流,一下子拉近了与劳务队的距离。

语言的突破也让贺清的生产经理工作取得了突破。贺清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管理经验,在进一步熟悉后,他根据劳务队的特点,分类安排工作,在他的管理和带动下,原本“佛系”的缅甸劳务工人,积极性立马被调动起来,一改以往懒散、难管的秉性,工程进度有了明显提高。

转战疫情防控新战场奉献最美

俗话说“独在异乡为异客”,身为“异客”,扛起一个项目的重担考验的更是责任与魄力。

今年春节,工地上要施工试桩,项目地处热带,高温、雷雨等恶劣天气为施工增加了难度,贺清作为生产经理主动放弃了回家的机会,留在了项目上,主持混凝土浇筑等工作。面对用陌生的施工单位和混凝土搅拌站,在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的情况下全力保障施工进度。

7月,疫情开始在海外蔓延开来,他时刻保持警惕,和项目部一起严格推行封闭管理制度,临时在施工现场紧急增加3间可以容纳200余名工人的宿舍,并推行定时消杀制度。缅甸没有手机转账功能,针对属地员工邮寄工资回家的需求,他又发挥语言优势,和项目部共同协调Wave money 等商家进驻项目部帮忙将工资邮寄回家,在严峻的环境下,缅甸神奇天地项目部在保证无一人感染的情况下,在789月成功完成桩机施工1000根,完成产值2000万元。

如今,刚从缅甸回国、结束隔离的贺清又投入了新项目的工作,而下一站在何方?这个年轻人笑着回答:不管在哪,他都能更从容地拥抱变化,做更好的自己。3年来,他将青春和汗水挥洒在东南亚大地,一点一滴地积累着知识和经验,逐步成长为分公司海外发展的中坚力量。(责任编辑:刘真)


中建集团微信

中建五局微信

五局三公司微信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纪检监督举报  |  拖欠事项信访投诉受理方式

Copyright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801018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5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