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有为青年】优秀轮训工作者张宁波

发布日期:2020-11-17
【字体:打印

【中南·有为青年】优秀轮训工作者张宁波

张宁波指导新员工.jpg

张宁波现场指导新员工

(中南分公司 曹安江)张宁波,男,1987年出生,2011年参加工作,先后参与了保利天心嘉园、中建·梅溪湖壹号、步步高·梅溪新天地、恒大海花岛2#岛二期等项目建设,先后担任过施工员、栋号长、生产经理、项目经理等不同岗位,现任星城天地项目项目经理,从入职开始连续六年获得分公司、公司优秀员工。

张宁波在2020年新员工轮训活动中,带领项目部扎扎实实开展了新员工轮训活动通过开展“五个一”活动,助力新员工成长,融入中南大家庭

思想动员,提高对轮训活动的认识

张宁波在接到任务后,积极响应分公司人才发展战略召开项目班子会、项目例会,动员项目管理人员发挥自身优势,因材施教,尽其所能培养新员工;根据分配的新员工名单提前商定能够担当重任的带头人;号召项目管理人员关爱包容新员工,做好他们的良师益友,并准备上一份迎新“礼包”。张宁波特地叮嘱项目综合办要精心布置新员工宿舍,准备好一应俱全的生活用品,防暑降温用品。项目通过简单的迎新“礼包”,让新员工感受到项目的关怀,此心安处既吾家。

抓人文关怀,确保萌新更快融入中南

新员工来的当晚,张宁波组织项目班子成员新员工一起召开座谈会。会上,张宁波简单的介绍了项目概况,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职业发展历程,并交代了近期的培训计划。项目班子全方位为新员工答疑解惑,让新员工更快的适应从校园到职场的转变。

会后,张宁波带领项目班子连夜编写了培训方案及导师带徒计划,根据不同线条一一对应成长导师,除了分公司的集中培训,项目上为新员工量身定制了项目课程,从最基础的安全常识,到质量技术意义普及,并安排了实操课程。通过积分制管理,让每一位新员工沉浸在“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中。

抓管理机制,确保新员工轮训有序开展

“导师带徒”活动是一项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同声和谐。项目部通过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加强活动的组织领导,并通过有效的激励方法,促进活动的全面开展。

张宁波结合人才培养实际,成立了“导师带徒”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师徒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签订师徒协议书,落实考核细则,采取脱产培训与日常学习相结合,师傅讲授与日常学习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实施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多轮驱动,党支部加强领导,综合办大力支持,团组织加强联动,及时解决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此项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

抓激励机制,促进学习氛围引向深入

本着总结经验、选树典型、促进工作的目的,张宁波积极采取措施,做好“导师带徒”活动的周汇报和激励工作。在周汇报考核结束后,及时将考核得分在报栏上公布,起到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除总结表彰外,还给予一定的奖励,为师傅发放“导师带徒”奖金。同时,将“优秀师徒”的典型做法进行交流,让更多的师徒从中得到启发

抓双向选择,确保“导师带徒”有效进行

在实践中,张宁波根据师傅自愿申报、徒弟自愿拜师和师徒双向选择的原则,采取帮教的方式,大力开展“导师带徒”活动,有效地促进了不同层次新员工的成长成才。张宁波根据各个岗位上的人才情况,有意识地促成岗位上的新同志与水平高、素质好、经验丰富的老同志结成师徒对子,有针对性地提高徒弟的岗位技能。

抓活动延伸,丰富人才培养活动内涵

在开展师徒帮教的同时,项目部还选择有效载体,开展丰富多样的青年学习活动,融“导师带徒”于有声有色的活动之中。项目联合局机关团支部组织了一场安全教育座谈会,在主题团日活动中,大家不仅认识了更多的新同事,并在交谈中、探讨中学习了更多的安全知识,新员工纷纷表示“一场别开生面并有意义的团员生活,不仅提高了政治站位,还提高了大家安全意识”这些活动是“导师带徒”活动的补充延伸,既有理论方面的探讨,又有提高岗位技能的日常培训使“导师带徒”的广泛性、群众性和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新员工轮训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刚走出校门的青年学生尽快完成角色的转换,迅速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并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比如新来的学生龚宸颉在此次“导师带徒”活动中,跟着技术经理赵伟军学习深基坑开挖支护等方面的知识,他不懂就问,仔细看图纸,不断地跑现场,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不断提高。龚宸颉在一次交流中发出感悟:一开始还担心自己不能很快的适应,项目班子的帮助下,结合赵老师在施工现场进行具体的技术指导,教方法、教经验,这是书本上所学不到的,从而使自己把书本上的理论融汇到具体工作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张宁波的带动下,项目部现已初步形成了师傅倾心教,徒弟认真学的比学赶帮氛围。新员工的轮训活动不仅让新员工学有所获,还调动了项目青年员工学知识、钻业务、练本领的积极性,提高了专业技能。(责任编辑:刘真)

 


中建集团微信

中建五局微信

五局三公司微信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纪检监督举报  |  拖欠事项信访投诉受理方式

Copyright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801018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545号